古坟 下里见天神前遗址(群马县高崎市 古坟时代后期(六世纪))

古坟围沟处堆积的埴轮 揭示了建造古坟时的准备情况

 下里见天神前遗址位于群马县中南部的高崎市下里见町。下里见町坐落在群马县和长野县边界上的以鼻曲山(海拔1654米)为源头的鸟川右岸。鸟川的流经使河岸形成了上层、中层和下层阶地,下里见天神前遗址就位于下层阶地上。这个地区在古墳时代建造了许多古墳,形成了里见古墳群。本次介绍的下里见天神前遗址位于这一古墳群的东南端。

 随着西毛广域干线道路的施工,相关部门于令和二年对下里见天神前遗址进行了发掘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并确认了绳纹时代中期中叶和古坟时代至平安时代的竖穴式建筑,以及在天仁元年(1108年)被浅间山喷发出的浮石所覆盖的水田。并且还发现了三座古坟时代后期的圆坟,其中有埴轮出土的3号坟非常引人注目。

 三座圆坟中,1号坟的坟丘直径为12米,2号坟为4.9米,3号坟为15米(预估),其中3号坟规模最大,并建造在最高的位置。虽然目前只对3号坟进行了阶段性调查,但我们确认了横穴式石室的挖掘方式以及填充石的存在,并且从坟丘和围沟中还出土了埴轮。

 3号坟的坟丘上排列着底部埋于土中的圆筒埴轮,这些埴轮相互间隔大概30厘米。埴轮周围散布着陶片,能够确定完整形态的只有一件。其高度为29厘米,属于较矮的类型。

 并且,调查人员在围沟内部东西宽1.4,米、南北长2.2米的范围内发现了堆积在一起的23件埴轮和2件须惠器。埴轮的类型包括1件马形埴轮、1件人物埴轮、17件圆筒埴轮和4件朝颜形埴轮;须惠器则分别是1件直口壶和1件提瓶。马形和人物埴轮的摆放位置相近,而圆筒和朝颜形埴轮则是分开放置的。其中马形和朝颜形埴轮依靠在围沟壁上,圆筒埴轮则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倾倒着摆放。此外,两件须惠器也是放置在相近位置的,这说明以上遗物均是按照类别分开放置的。值得一提的是,提瓶的底部由于受外力敲击而形成了一个破开的洞。

 埴轮通常会被排列摆放在古坟的坟丘等地方,像3号坟这样在围沟内集中出土的情况极为罕见。考虑到附近不太可能存在埴轮窑,并且出土于围沟内部的圆筒埴轮高度与立于坟丘上的明显不同,因此这些埴轮是为了3号坟而制作的可能性也不大。虽然目前还不清楚是何原因导致出现了以上的情况,我们推测可能是为了附近的古坟而制作,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被使用并遗弃在此处。在群马县的其他遗址中,也有在古坟的围沟旁或附近不存在古坟的土坑内出土倾倒着摆放的埴轮的例子。这次下里见天神前遗址的发现,对于了解埴轮的流通和立起来摆放的堆积形态有很大帮助。(大西雅广)

3号坟围沟内的埴轮出土情况(由东向西拍摄)

3号坟围沟内的埴轮出土情况(由东向西拍摄)

马形埴轮和朝颜形埴轮应该是靠在围沟壁上。

3号坟测量图和埴轮堆积处的扩大图

3号坟测量图和埴轮堆积处的扩大图

埴轮应该是围沟填埋约10厘米时放置进去的。散落在圆筒埴轮和朝颜埴轮上的埴轮片中,并未包含可以放置在坟丘上的埴轮。

坟丘和围沟的埴轮出土情况(左为北)

坟丘和围沟的埴轮出土情况(左为北)

右下坟丘中排列着底部被埋没的圆筒埴轮,右上围沟中的埴轮和须惠器则以堆积状态出土。

人物埴轮

人物埴轮

头部仅保留了下垂的发丝。由于腰间插有镰刀,并与马形埴轮一同出土,推测为马夫。其高度为62.4厘米。

马形埴轮

马形埴轮

器身涂有红彩,朝向围沟壁一侧(照片所示面)颜色鲜艳,另外一面则有剥落和褪色现象。所以埴轮在埋葬之前可能暴露于直射日光等环境之中。其高度为86厘米。

圆筒埴轮:

圆筒埴轮:

左侧埴轮颜色偏红,中间埴轮偏白,但胎土和成型特征相同。右侧坟丘出土的埴轮在高度和成型特征上明显不同于左侧两件。高度:左侧35.9厘米,中间38.9厘米,右侧29厘米

引自:文化厅 2023《被发掘的日本列岛2023 调查研究最前线》共同通信社